汪氏經營香業記
製香爲手工業之一種,其原料大部份取自藥材,選其香味濃郁者,如茴香,木香,丁香,芸香,桂皮,良薑,春花,細辛等,種類甚多,茲不列舉;此外沉檀速降四種中,以檀香用途爲最廣,速香次之,沉香,降香,則較少用。
其製法將各種香料,磨成細粉,和以香粉,(即以木材製成之粉,餘杭等處,有專製香粉之商人,每年載貨至各地推銷,其粉有枯榔紅色價較貴木香白色價較廉等名稱。)此外復須加入黏合劑榆麵,(即榆樹皮磨成之粉,具有粘性。)無此則易斷難製,但如加入過多,則又阻礙燃燒,不易點著,故其加入成份,有一定比例,惜現已記不清!至香料之加入,多少隨意,大抵價廉之香,用料較少,或用價賤之原料,貴重之香則反是,甚或須加用麝香。配盆時將香料,香粉,榆麵三種,倒入木盆中,用開水攪勻,(講究的用次等紅棗燒水和入,取其有些甜香。)摶使成坯,置入銅製圓筒中,(此筒下有-孔,孔中可插以大小不等之鐵管,即可任意使成或粗或細之香條。平湖孫透雲所製盤香,係于鐵管中間,添置-細鐵梗,使香條榨出時,中成-孔,燃燒時可兩頭出煙。)上以木塞壓榨之,香即由孔榨出,下以小匾盛之,由工人將香條攬起,移置羅上,(將白布釘于長方形之木框上,以漆塗之謂之羅。工人所學之手藝,以此為最重要。)晒乾抖下即成。(每一工人,規定每天做羅十八張,如多做須另加工資,謂之帶錢。)
香有線香,盤香,末香之分,(吾鄉不作柄香,台灣的香都有柄。)線香分半檀,加檀,速檀,眞檀等,盤香分龍涎,(黃色)安息,(黑色)半月,大香等,此外復有檀末香一種,係先製成紙殼,將木香粉和檀香粉調勻灌入,不用其他香料,製法比較簡單。
先祖小山公初在南塘彎開設汪寶芬香店,(此店後分由先伯子疇公經管。)繼在城內楊家衖東首,開設汪德馨香店,因所製之香,認眞考究,故遠近馳名,有「汪香」之稱,例如每年六月十九日香汛,遠近來燒香者,咸欲購買汪香,同業雖多,均望塵莫及!後小山公去世,由先叔復生公接管,範圍逐漸縮小,而營業亦銳減矣。
民圍六年,朱介人將軍去世後,余得有遣散費一筆,遂與先兄鳳城商酌,決定繼承祖業,即以此款爲開辦費,在西門外天寧寺東首,賃一鋪面,開設汪鼎馨香店,由兄經營其事;嗣後吾兄弟二人,均在本城教育界服務,店中偶遇資金缺乏時,則節薪水收入補充之,俾維持店業於不墮,故雖在抗戰時期,仍雇-老夥友照顧店務,未曾停業;迨抗戰勝利後,地方元氣未復,民間購買力薄弱,香業漸不景氣,三十八年共產黨到達後,課稅奇重,無力負擔,遂以店面之一半,分租給「鴻康」棉布號營業,香業決以存貨售罄爲止,從事結束,此余離家前之情形也。
留言
張貼留言